从制造到智造,我们为何选择达索系统

发布人:北京盛维安泰 发布时间: 人气:

从制造到智造,我们为何选择达索系统


在中国制造正加速迈向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思考一个问题:如何更快、更稳地完成数字化转型?


我们是一家传统机械制造企业,过去十年间我们完成了从OEM代工向自有品牌的跃升。但随着产品线拓展、客户要求提高、供应链复杂化,我们逐渐意识到:单靠Excel管理、图纸邮件传、流程靠人盯,已经无法支撑我们的发展。


转型之路并不容易,直到我们遇见了达索系统(Dassault Systèmes)


一套系统,串联研发、制造和管理


最初我们只是从CATIA三维建模开始使用达索产品。但随着项目增多,我们逐渐将 ENOVIA 的项目协同、DELMIA 的制造工艺规划、SIMULIA 的结构仿真等模块陆续引入,最终搭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 3DEXPERIENCE平台


在这个平台上,我们的产品从概念设计、结构优化,到装配仿真、工艺排程,再到后期服务文档生成,都实现了统一管理、多人协同、实时同步


不用反复修改图纸,不用每次新项目都从零开始,过去繁琐又低效的工作,如今变得有序、高效、可追溯。


管理上云,工程下沉:效率提升60%以上


过去,一个产品从立项到下线,平均需要8–12个月,尤其在工程变更与工艺试错阶段经常拖慢节奏。


现在有了达索系统的数据支撑与流程管控,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了30%以上,跨部门沟通时间节省了一半,工程师能腾出更多时间做真正有价值的工作。


不仅如此,我们还通过达索平台的权限管理功能,实现了内部数据分类与供应商角色分配,大大提升了数据安全性和协作效率。


从“买软件”到“构建能力”


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容易陷入“重工具、轻体系”的误区。而达索系统与北京盛维安泰团队的合作方式给了我们极大信心。


他们不仅协助我们部署平台,更为我们定制了落地路径,从员工培训、流程再造到试点优化,真正帮助我们从“用起来”走向“用得好、用得深”,打造了可复制、可持续的数字能力体系。


智能制造的起点,是一次正确的选择


如今,我们已经将平台拓展至集团多业务线,实现了从“制造单点效率”向“企业整体协同”的战略升级。


未来,我们计划进一步引入达索在仿真优化、数字孪生和产品服务一体化方面的能力,打造更加灵活、精准、高效的工业数字体系。


所以,如果你问我:转型路上最值得投入的是什么?

我的答案是:选择一套对的系统,找到一个靠谱的伙伴。


而我们,很庆幸选择了达索系统。